校長管理中的人文技巧
在學校管理中,校長要樹立自己的威望,有效地實施自己的管理理念,貫徹自己的管理思想,除了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職權、人格等因素外,還要講究一些人文技巧。
一、學會傾聽
心理學研究表明,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得到別人尊重的愿望。傾聽是一項技巧,是一種修養,甚至是一門藝術。學會傾聽應該成為每個校長的一種責任、一種追求、一種職業自覺,傾聽也是校長必不可缺的素質之一。懂得傾聽,不僅是關愛、理解、尊重,更是調節校長和教師關系的潤滑劑。
很多校長都不乏這樣的經歷,有的教師憤憤不平地找你評理,你不需要跟他講理,只需認真地聽他傾訴,讓他把情緒宣泄出來,表達他的不滿。當他傾訴完時,心情就會平靜許多,然后,你也許不用作任何決定,問題很可能就解決了。我剛到一所學校擔任校長的時候,有不少教師找我反映問題,因為我對學校的實際情況了解太少,很難告訴他們應該怎么辦。盡管如此,我巧妙地運用了傾聽的技巧,不論教師反映什么問題,我總是問他們:“你認為該怎么辦呢?”于是他們會提出各種方法,在仔細地傾聽他們的談話中,我了解到很多情況,然后就可以幫助他們作出正確的選擇,最后他們總是滿意地離去,心里還想著這位剛上任的校長真是了不起呢!
事實表明,掌握傾聽的技巧,有時比多說更為重要。做個好聽眾、注意傾聽,這是一門藝術。實際上,善于傾聽還有兩大好處:傾聽讓人感覺你很謙虛;傾聽你會了解更多的細節。
但傾聽不是一般地“聽”,而是用心去“聽”,這是一個優秀傾聽者的典型特征。傾聽者要善于在講話者的信息中尋找感興趣的部分,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。傾聽者不要急于作出判斷,而是感覺對方的情感。設身處地看待事物,總結已經傳遞的信息,權衡所聽到的話,有意識地注意非語言線索,詢問而不是質疑講話者。在傾聽過程中要帶著理解和尊重,并注入感情。
教育家卡耐基說:“做個聽眾往往比做一個演講者更重要。專心聽他人講話,是我們給予他的最大尊重、呵護和贊美!比绻iL能夠成為教師的傾聽者,不僅能贏得每一位教師的尊重和支持,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,而且能提高教師的滿意度,使其能繼續堅持不懈地為實現學校的目標而努力。
傾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動作。
二、講究說話的語言藝術
交談是有效溝通的主要形式,交談可以使心靈走進心靈,記得有位名人說過:只要坐下來,大家用心與心去交流,彼此都會成為朋友。在學校管理中,交談是改善校長和教師之間關系的有效形式。但在現實中因為校長地位的權威性,交談往往是不對等的,如果校長在交談中不講究點說話的語言藝術,往往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。
1.真誠。古人說:”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!霸谟^看影視、戲劇節目或者是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,之所以能夠被里面的語言和情節所感動,多是因為真誠。如果沒有生活,胡編亂造,可能就不會吸引人。校長在和教師交談中不能拿架子、耍官腔,要有真實的情感和誠懇的態度,這樣才能使人相信,只有使人相信,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。
真誠,需要莊重而不能輕浮,要認真負責而不能信口開河。有些校長為了使人相信,往往把話說得過了頭,甚至采取發誓、賭咒的方式以表示自己的真誠,這是不可取的。過了頭的“真誠”,往往起到的是反作用。
2.慎重。一是不能輕易許諾。不能輕易向教師許諾一些不該許諾的東西。談天說地可以輕松愉快,談到關鍵問題時一定要慎之又慎。盡管可以用輕松的語言來討論,但表態時不能馬虎。如果在關鍵問題上輕易作出了承諾,事后又不能落實,就會在教師心目中形成信用缺失的不良印象。二是不要輕易拒絕。交談中教師往往會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或條件,其中有些交叉的利益關系一時難以消化和理順。為了給自己留下一個考慮的空間,一般不要一口回絕,這樣既能夠顯示對對方的重視,也能利用時間爭取主動。三是不能把話說絕,要給自己留下退路或者回旋的余地。
3.巧妙。這個巧妙不是輕浮的花言巧語,而是莊重的語言技巧。巧在語言上表現在多個方面;一是能巧妙地打開對話的大門,讓對方愿意和你交流;二是能巧妙地接受和拒絕對方的意見,不論是接受或拒絕,對方都能認為是通情達理的;三是通過巧妙的語言化解雙方的分歧。
4.和氣。說話和氣,是人的一種美德,直接體現著一個人的良好素養,是人際交往和情感交流的“門票”,是打開事業成功大門的“金鑰匙”。但和氣不是客氣,而是要和藹,和藹才能可親。一是心平氣和地同別人說話。以理服人,不強詞奪理,不惡語傷人;說話時的語調要恰當,不要用煩躁、冷漠、嘲諷和傲慢的語調同別人說話。二是說話要文雅。說話時要有禮貌,不俗氣,不說臟話;說話時姿態要端莊大方,避免伸舌頭、翹鼻子、皮笑肉不笑等不文雅的表現。三是說話要謙遜。要尊重對方,多用討論、商量的口吻說話,不盛氣凌人,不說假話、大話和空話。
由此可見,語言不僅是一門學問,也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。如果掌握了這門藝術,說不定這張“好嘴”真能起到“好胳膊好腿”都起不到的作用。
三、做教師的心理“按摩師”
曾有一家權威心理研究機構對1000余名教師進行心理測試,結果顯示,約有70%的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,這不能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。有些教師因為性格孤僻,人際關系緊張;有些教師因為某次考試成績落后,受到學校的批評,對自己的工作產生倦;更有教師因為婚姻、家庭等方面的糾葛而一蹶不振,甚至走上絕路。這些現象和事實,無不提醒校長:要做教師心理的“按摩師”。
作為校長,要讀懂教師,洞悉他們的心靈世界,要像孔子所說的那樣,“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”。要有細心和善于發現問題的慧眼,并能準確地找出癥結所在。然后用呵護倍至的愛心、金石為開的誠心、不厭其煩的耐心去化解教師的心理癥結,讓下屬的心田永遠是春天。人本主義理論告訴我們,人人都有追求成功、追求自我實現的愿望,作為特殊知識分子階層的教師,這種愿望更加強烈。學校有一位工作勤懇的中年教師,有20多年的教齡,兩次申報高級職稱,均因學歷問題而失敗,從此失望苦悶,不求有為。我在原則許可的范圍內,對其低職高聘,使他能享受高一級的又與他的貢獻相稱的待遇。這使他心理得到平衡,又重新投入到火熱的工作中。
校長要有豁達的胸襟,有時候還要有忍辱負重的勇氣。學校有一位青年教師,教學能力很棒,但工作責任心較差,一次因為年終考核沒有評優,跑到校長室吵鬧,無論我怎樣解釋,他是一概不聽,態度蠻橫,口出穢語,被我趕出了校長室。事后他到處揚言要和我這個校長干到底。冷靜下來后,我沒有處理這位教師,相反,主動接近他、關心他,又當面向他承認那次爭吵自己有責任,請求他的原諒。這樣一來,那位教師坐立不安,他主動找上門來,為自己的過激言辭道歉。從此工作認真踏實,很快成長為一名骨干教師。因此,校長要有“猝然臨之而不驚,無故加之而不怒”的高尚修養,哪怕教師的行為有明顯的偏激,也要有禮讓三分的君子風度。
做好教師的心理“按摩師”,以平等的身份走進教師群體,走進教師心靈,舒緩地撥動教師思想情感的琴弦,教師幽閉的心靈門扉才會向你開啟。
(來源:中國校長網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