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長治理能力提升的五個著力點
在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新發展階段,教育治理對學校治理、對校長的治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學校治理本質上是一種價值治理,校長的信念、理念與價值觀深刻影響著學校發展,校長的領導力提升是推動學校治理現代化的關鍵環節,也是推動現代學校轉型變革與發展創新的載體。新時期,校長要特別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著力點,不斷提升學校治理的組織合力、制度效力、內在動力、實踐活力和發展潛力。
提升組織合力,實現黨組織引領與行政管理的雙向增進。校長的領導力最突出地體現在學校的發展水平和效能上,即校長能夠針對學校的現狀及特色傳承學校歷史傳統,注重對現實的調查研究,有針對性地制定清晰的辦學理念,打造卓越的學校文化,謀劃深遠的學校發展策略,順應時代發展要求,推進學校治理的精細化、信息化、專業化、現代化水平。當前,隨著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深入推進,中小學基層黨組織建設逐步加強,對于提升校長群體在把握辦學方向、管理發展大局、推動決策部署和加強班子建設等方面的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。作為校長,要充分認識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重要意義,其核心是黨組織領導,關鍵是校長負責,不斷加強學校黨組織的領導地位,實現黨組織建設與學校辦學水平協同發展,把黨的領導融入辦學治校的各個環節,確保方向不偏離,決策落實不走樣。此外,教育治理最典型的特征是多元共治,對于辦學相關的重大事項,還應充分征求家委會等參與主體的意見與建議,將家校社緊密聯系起來,協同推進學校民主管理水平。
提升制度效力,確保法治約束與校長權威的有效平衡。制度建設是學校穩定且可持續發展的保障,是增進校長權威的制度化維系機制,避免了朝令夕改的脆弱性治理。具體來看,學校完備且科學的制度,有助于確保黨組織和校長的決策制定及執行,推進依法治校,使學校管理更加民主科學且有章可循。學校運行的制度不僅包括各項規章、行為規范,也包括學校文化與價值觀念等軟性、約定俗成的“制度”。制度既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校長權力,同時也為校長領導力提升提供了能動空間。校長不僅要關注成文的正式制度建設,還要依托教學水平、管理理念、服務意識等真正獲得師生員工的認同與政府部門的認可,并以優良的道德素質、過硬的專業知識、寬廣的格局境界、高遠的價值愿景起到表率作用,增進校長領導力的韌性。校長權威不等同于自上而下的管控與命令,不是凡事事無巨細、親力親為的全盤管理,也不是對校長個人的盲目崇拜或追隨,重要的是以春風化雨般的感召力,在潛移默化的實踐過程中傳遞校長的辦學理念,踐行校長的教育情懷。
提升內在動力,增強教師隊伍與學生群體的能動性。校長是學校治理的重要主體但不是唯一主體。充分釋放并調動教師、學生等多元主體的內在動力,讓校長的辦學理念和決策部署落地,恰恰是符合治理現代化所指明的多元主體共建、共治、共享協同治理新格局建設的要求。在學校管理中,校長要帶領志同道合、具有相同目標的人共同實現治理目標,向教師與學生主體賦權增能,提升其參與學校治理的積極性、參與度和行動力,讓他們成為學校發展的同行者。在這個過程中,校長要尊重教師、學生及家長參與學校重大事項決策的權利,傾聽他們的合理訴求,以集體討論、民主投票等形式讓決策更加民主;可以通過教師薪酬設計、職稱評定、技能培訓、團隊建設等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創新,激發教師主人翁的原動力;針對學生的特點、優勢和不足,采取有效的正向培養管理策略,激活學生內生學習動機,促進其全面發展、成長成才。校長只有積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學校治理共同體,才能真正凝聚起學校發展的向心力。
提升實踐活力,凝練學校發展與變革創新的教育智慧。校長要注重在實踐中汲取并總結教育智慧,轉化運用到具體的教育場景之中,實現學校發展的愿景。描繪學校發展藍圖,為學校的發展定位是校長決策的重要使命。校長要重視愿景的形成過程,吸引教職員工參與愿景的確立,并在實現愿景的過程中不斷凝練學校特色、總結成功經驗,鼓舞大家向同一個目標前進。教育治理的根本是促進人的發展,尤其是人的差異化、個性化發展,面對今天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生需求的多樣化,學校教育面臨著全新挑戰,這更要求校長不能故步自封、求穩保底,而是要通過不斷學習,汲取國際、國內先進教育經驗,拓展全球視野眼界,錘煉變革創新能力,順應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需求,提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校長領導力實踐效能,將數字化生態轉化為治理優勢,不斷推進學校的整體變革與創新。
提升發展潛力,明晰現實需要與未來發展之間的戰略部署。校長要能以戰略的眼光進行學校發展的決策和部署,首先要腳踏實地,解決好現在的困境與挑戰,減少學校發展的阻力和束縛。在系統構建層面審視學校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,如辦學理念與辦學目標是否同向、辦學目標與課程體系是否適切、課程體系與育人任務是否契合等。也要在人本管理層面審視學校治理依靠的主要力量,如家校社協同育人功能的發揮、教師隊伍的調動與激勵、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等。在充分厘清和解決現實問題的基礎上,校長還要善于對學校發展作前瞻性、長遠性、全局性的思考和設計,立足于國家戰略及學校發展實際打造“一校一策”,科學民主地制定符合學校歷史傳統、符合學,F實需求、符合師生切身利益的戰略目標,在實踐情境中平衡多元治理主體及其多重治理訴求,同時積極尋求政府部門等的支持,加強學校之間的經驗交流與共同合作,為省域、市域、縣域教育事業發展建言獻策,打造更具系統性和協同性的治理場域,為學校的長遠發展蓄力。
來源:中國教育報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