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山學院:探索共建雙贏的美育特色之路
泰山學院作為全省首批15個美育浸潤行動計劃試點高校之一,本著“優勢互補、資源共享、互惠共贏、共同發展”的原則,對東平縣舊縣鄉中心學校、東平縣舊縣鄉王古店小學開展了持續性的定向精準幫扶和志愿服務。對口幫扶一年以來,泰山學院在美育課程教學、美育實踐活動、校園文化建設、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,對東平縣和幫扶學校開展了常態化精準幫扶,取得了諸多階段性成果。
圍繞需求,深耕美育課程教學
優化美育課程設置,形成了以藝術課程為主體、各學科相互滲透融合的美育課程結構。根據幫扶學校實際情況,有效整合傳統藝術課程、第二課堂課程資源,選派師生幫助幫扶學校開設音樂、美術、手工等傳統美育課程4門,共計240余課時;在傳統學科教學中融入美育元素,將美育元素與語文“大閱讀”相結合,開設誦讀課程,常態化開展“美文經典誦讀”系列活動10余次。
將美育浸潤與當地文化相結合,開發美育校本課程。聯合東平縣文化與旅游局、東平縣教育局等相關部門,為東平縣和幫扶學校共同設計、編寫了《尋美舊縣》美育特色校本課程1門。課程借力“大美自然”“巧美藝術”“醇美人物”“和美社會”4個主題,引導學生在注目身邊家鄉之美、生活之美的過程中,強化美感實踐,真正發揮了美育涵養性情,潤澤人心的力量。
搭建平臺,推進美育實踐活動常態化
整體規劃美育實踐活動。選派實習學生和志愿服務團隊師生40余名,在幫扶學校組建了繪畫、合唱、舞蹈、健美操、趣味手工等10個美育活動社團,利用中小學課后服務時間開展活動,407名學生人均至少掌握1項特長,使學生做到了“一專、一會、一愛好”;與幫扶學校聯合開展“美育潤童心·賦能助成長”慶“六一”文藝匯演、“和美金秋,聲頌祖國”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,覆蓋全鄉近500名師生,充分展示了我校與東平縣中小學踐行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的豐碩成果。
結合暑假社會實踐,開展美育研學活動。以藝術教育推廣為核心,夏令營活動為手段,選派體育、藝術類專業師生20余名,面向幫扶學校407名學生,開展了暑期研學活動。其中,“橙色印記,與美同行”夏令營活動,通過組建體育、美術、音樂、趣味數學等12個興趣小組,為幫扶學校帶去了嶄新的教學理念和內容;“中華經典文化鄉村行”活動,通過結合貫徹國家“推普助力鄉村振興”戰略要求,組織師生在幫扶學校開展詩歌朗誦活動,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了音韻之美和語言文字的魅力。
挖掘亮點,營造富有美感的校園文化環境
多渠道傳播優秀文化?疾鞄头鰧W校校園環境,從建筑、走廊、教室三個方面進行了校園文化建設。組織美術專業師生,系統設計、繪制了主題為“青春翱翔、鑄就夢想”和“點亮書香、奮斗人生”的校園主題文化墻2面;設計、制作了68個班級宣傳欄和8組樓梯的文化墻,內容主要由經典繪畫作品和古典詩詞、名言警句組成;針對幫扶學校圖書資源豐富但流動性不強的問題,在68個班級設計了讀書角,放置美育書籍,在潛移默化中起到以景育人、以美感人的作用。
舉辦藝術展演,實現美育交流常態化。以兒童節、中秋節、教師節等傳統節日為契機,舉辦優秀藝術作品展覽2次、黑板報繪制比賽1場。分項目評選優秀作品,進一步提升了學生認識美、理解美、欣賞美、創作美的能力;梳理、記錄一年來的美育浸潤行動成果,設計、印發主題宣傳畫冊1本,拍攝、推送了主題為《一路生花》《追光》的微視頻2個。其中,微視頻《一路生花》被“學習強國”平臺選用并推廣,在記錄幫扶成果的同時,推進了高校間、各縣市區間的美育浸潤成功經驗的交流。
授之以漁,助力美育師資培育
充實幫扶學校美育教師隊伍。加強藝術學科教師赴幫扶學校的掛職鍛煉力度,共選派4名專業教師指導幫扶學校的美育工作并組織實施美育教學,授課共計300余課時;擴大藝術教育專業學生教育見習、實習范圍,在幫扶學校建設實踐教學基地1個,本年度選派藝術專業類師范生7名赴幫扶學校開展實習支教,以推進培育高質量幫扶成果和品牌項目。
提升美育教師教學、科研能力。對東平縣310位美育教師開展專題調研,了解美育教師現狀和需求,編印《東平縣中小學美育現狀調研報告》,明確師資培訓的重點任務;面向東平縣全體美育教師開展了“美育賞析與美育教師職業發展新機遇”百家講壇活動并組織專題研討;與東平縣中小學共建教科研基地1個,以教科研基地為依托,對東平縣中小學教師開展了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(2022版)》的落地實施、教科研項目的選題與申報等系列培訓4場,多渠道提升教師的美育素質。有機融入美育資源,構建了“三五五”美育課程體系。為幫扶學校設計了“育美、致善、啟真”的美育教育理念,使之成為了學校特色育人的一張名片。
來源:山東省教育廳
|